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在研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计划新增造林10万亩以上,矿区生态与碳汇减排协同发展。
同时,要强化监管执法,以一证式执法作为固定污染源执法导向,适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今年4月底已基本完成33个行业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
截至9月23日,2020年广东省共摸排固定污染源66.15万家,核发排污许可证2.26万张,完成排污登记企业38.58万家,排污许可发证率和登记率均达100%。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程度等,对排污单位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程序,要求排污单位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公开排放信息,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采取按日连续处罚和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措施从严处理,提高违法成本。2018年11月5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会上表示,排污许可制改革重点工作总体顺利,基本完成排污许可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探索形成一套顶层设计完善、技术支持有力、工作机制高效的经验做法。广东省固定污染源量大面广,总数全国最多,是排污许可全覆盖任务最重的省份。
其后,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探索推动排污许可制,《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出台后,基本建立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为核心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各地基本完成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等15个行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粗放式管控转向精细化管控。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在环境治理基础制度中,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改革工作一样能称得上是底盘式改革。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督察启动,第二轮督察首次进驻中央企业,对中央企业展开督察。
据赵英民介绍,十三五期间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制修订非常频繁的五年。对于生态环境部来说,这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的五年。而在老百姓看来,十三五期间是他们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的五年。其中,先后完成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6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制修订。
从中央环保督察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从第一轮督察到回头看再到第二轮督察,环保督察贯穿了十三五整个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一轮督察及督察回头看就解决了近15万个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逾3万名领导干部因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被问责。
赵英民透露,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比例、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等8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已提前完成。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确实不虚此名,确实是最严的环保法,确实是长出了牙齿。其中,中央环保督察(即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实现第一轮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的同时,还对20个省(区)进行了回头看督察。长江保护法也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不是开展一轮、两轮就结束,而是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赵英民说,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完成制修订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551项,包括4项环境质量标准、37项污染物排放标准、8项环境基础标准、305项环境监测标准、197项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确,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配套大气十条的实施,发布了122项涉气标准。
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2017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也是值得一提的。配套土十条的实施,发布了49项涉土标准和40项固体废物标准。
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部完成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抓紧修订中。
赵英民表示,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初见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4件。在赵英民看来,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成效最突出的一个领域。无论是第一轮督察还是回头看、第二轮督察,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都是督察的最终目的之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2015年年末,中央环保督察启动对河北省的试点督察。赵英民表示,根据这一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并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罚款总数较2014年的31.7亿元增加382%。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32.7%,平均重污染天由37.4天下降到14.1天,下降了62%。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显著提升,湖北省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86%,劣V类比例1.8%。
他说,和五年前相比,十三五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这部法律实施后,原环保部配套实施了按日连续、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4项办法。
完成6项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制修订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从去年开始,第二轮督察也已经启动。
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王大妈说起这几年北京的天,直言好得不敢相信。事实上,正是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真正实现了从制度破冰到落地见效由于地下页岩的阻隔,阻断地下河流动,形成大面积湿地,对漓江水系的水质净化和水源补充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库区周边的1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出了加强库区水污染整治、加大扶持库区群众转产力度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拆除了青狮潭水库库区周边500米范围内322家污染养殖场,并支持村民绿色转产。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黑臭水体治理办公室主任莫碧琨说。经过治理,今年以来,青狮潭水库水质从曾经的劣五类水质一直优化保持在一类水质。
灵川县公平乡梅子村村民苏冬喜带着记者走进他家的养菌棚,并指着棚里一个个长土坑说:过去这是个猪圈,全村靠养猪生活,苍蝇蚊子到处飞,又脏又臭,村里摆喜酒,外面的朋友都不愿意来吃饭,转个红包了事,办喜事的主家很没面子。2019年,在临桂区党委、政府、人大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会仙镇投入2418万元开展退塘(耕)还湿、有害生物防治及清理、古运河修复工程-清淤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
灵剑溪是漓江支流,曾经水深鱼肥虾欢蹦。鸡、鸭等动物尸体被随意丢弃进去,7个人进去打捞,就有6个人吐了。
2019年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国家考核断面漓江阳朔断面稳定达到二类水质。现在猪舍拆了,政府指导我们种植草珊瑚、食用黑皮鸡枞菌、羊肚菌等珍稀菌类。可是从2000年起,成片的网箱无节制地出现在库区水面,生猪养殖也一度成为村民的铁饭碗。截至今年9月,会仙湿地所有监测点中水质均达到三类标准以上,湿地生态功能恢复,重现波光粼粼、世外桃源的美景。
通过收取田地租金、撑船、售卖土特产等,会仙湿地公园附近的毛家村、七星村、三义村等村依靠旅游获得的年收入总量,从之前8-10万元增加到时下的200万元以上。随着经济发展,临桂当地人口急增,民众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湿地面积锐减,一度变成黑臭水体。
我们就通过专人入户做工作,村里的干部、党员带头拆,并请专家来库区考察,充分考虑村民的转产问题,才逐步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近日,带着孙子在桂林市七星区灵剑溪玩耍的市民李广胜对记者说。
曾是治污老大难的灵剑溪,如今又恢复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风光。我种黑皮鸡枞菌每年收入10多万元,和过去养猪收入一样,但村里环境好多了,水库的水也清了,还是养菌好。